叶应则接见完大人,当着众人的面,替许蒙扬了大名:“许羊娃成了许蒙,好啊。以后好生跟着文先生读书识字,早些追平课业,参加举试,也好晓天下理,为天下人计啊。”
许敬听得这话,与三老太爷互看一眼,原来这位文先生当真不是要走,而是替学生在许叶应则跟前扬名去了。
文仲锦答应了教许家族学,却不是什么人都教的,初读书的那种还是留个许盐就调教。他要求有二:一极其聪慧,如许蒙这种;二课业方面至少学完了《千字文》这种。不过,眼下大家忙着春耕,还没轮到给他挑选弟子的机会,所以许蒙现在是他独苗弟子。
好些人知道,文仲锦替许蒙在叶应则跟前张目了,很是嫉妒。虽然当下还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但是四民中士农工商的排序,却也说明除去士庶之别,读书人社会地位高于平民。许蒙早先只是大家口中的小能人,如今却成了读书人愿意替他扬名的小能人,感觉是不一样。就跟同是一个苹果,被文仲锦扬名的许蒙就是贴了品牌标签的苹果,而早先大家认知中的许蒙只是品相不错的苹果。
可以说,许蒙被文仲锦吹嘘之后,与之前在乡邻眼中已有了天壤之别。叶应则抬举文仲锦,愿意与许蒙说两句,并非仅仅是喜欢这对师徒,也是为了文教张目扬声,让更多的百姓心向文教,以全他的教化之功绩。
且不说这些小心思,总之,叶应则接见许蒙是一桩皆大欢喜之事。这等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叶应则没同许家寨的人客套太久,毕竟昨天该客套的都客套差不多,今天重在督促春耕、共克鸡瘟这些事情上,还有就是许家寨献方这等关键戏码。
叶应则进了许家寨,因为鸡瘟之故,他没能去成祠堂前的广场,便把场子扎在了许家寨村西口的众人货物交换场地处。
许仲根据商量好的,请求叶应则同意将许家寨村西划成市集。起初,许家寨这集不起眼,经过许家寨及其周边乡邻的同心协力,此地货物贸易日益扩大,已是远近闻名了。
因为是草集,不像镇上有巡检等公门胥吏守街收摊位费,大家也更愿意来。这边交易一多,镇上交易便少了,镇上交易少,巡检的摊位费征收额自然大受影响。
年前,因为这事儿,许仲还被镇上的都长给叫去谈话了呢。当下时代的官制特点是,县及县以上由朝堂公派,而县以下乡制分三阶,分别是都镇、里寨(村)、什邻。
两巷相邻十户为什,十户举一耆老做什长,负责与里正一起约束乡民。不过,像许家寨这种大族,泰半是以房头聚居,比如许蒙与三老太爷家未出五服,便称同房,举耆老时候也会考量这方面的事情。
当下是五什至十什为村寨,一村寨举一人做里正,负责与都正约束村人。天下初定,这些乡制还不健全,便有了许家寨族长与里正是同一人的情况。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许蒙也说不准。
许蒙听早先探听这里的官制的时候,听三老太爷提过,前朝他们许家寨族人众多,为了便于管理,就分了三个什,前后两寨与当街。战乱起了,如今族人就剩这些,所以也不分什么前寨、后寨,全都是许家寨了。
十村寨至十五村寨为一镇,举两人分担正、副都正。两位都正与处巡检所的胥吏共同对县令负责,来管辖镇中乡民。像林堂镇这等是十村寨为镇,十五村寨那等镇只能出现在县城及县郊。
许家寨如今的情况是,许仲与都正相熟,许盐与副都正相熟,而三老太爷家因着冯大勇和刘太平的关系与巡检所的胥吏攀上了关系。靠着这些关系,许家寨这段时日才免于胥吏刁难,可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喜欢备战科举(女穿男)请大家收藏:(www.520fsxs.com)备战科举(女穿男)520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